■ 柳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监督执纪手段的数字化转型必不可少,是大势所趋。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将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思维等信息化手段运用到纪检监察全流程、各环节工作中,探索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监督手段,迭代升级监督执纪的“工具箱”,推动形成主动监督、智能监督、精准监督、全覆盖监督的高质量监督机制,用数字技术为纪检监察工作插上“科技翅膀”,让监督更精准高效,以高质量监督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纪检监察工作,笔者建议:
增强数字化意识,推进数字化转型。纪检监察机关要增强政治意识,聚焦监督职责,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推进基层监督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监督数字化的正确政治方向。立足再监督职能,推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监委统筹组织、职能部门联动协同的工作机制。二是精准把握大数据赋能的内涵和要求,加强全系统统筹和顶层设计。统筹编制纪检监察数字化规划,规范建设、管理和服务模式,整合自身资源逐步建设数字化系统。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措施。统筹布局分析人才、专业装备、保障机制、业务融合等全要素专业化建设,加强经费保障,提升常态化保障能力。
打通数据壁垒,建立大数据监督平台。一是建立大数据监督平台。梳理目前各自为政的“四风”监督系统、涉权事项监管系统、公车管理系统、财务报销监管系统等分散在各部门的监督系统,依据各项公权力监督的特点,贯通融合各类监督,开发标准统一的大数据监督平台,让大数据监督有效融入区域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实现全过程全天候全覆盖的监督,实现线上监督与线下监督的有机结合。二是加强平台建设管理,推动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强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打通数据壁垒,连通“信息孤岛”,推动贯通通信、银行、审计、财政、统计、国资等部门监督资源,逐步实现通信、不动产、工商、社保、医保、党建等信息的智能化查询。三是强化数据安全,守住数据安全底线。强化数据安全防护,树立底线思维,构建数据存储、传输、应用、供应等全链条安全防线。加强数据安全监管,明确监督数据分级分类、依权限使用、监督制衡等制度,落实使用主体的管理责任、监督部门的监督职责。注重隐私保护,严格数据使用范围,严防数据泄露。
坚持创新发展,探索数字化监督新方法。一是积极应对监督对象数字化改革所带来的监督盲区,结合纪检监察问题线索挖掘、数据查询、问题治理等业务特点,研发应用一批数字化、智能化装备,探索出一套符合纪检监察业务流程的监督方法,丰富监督执纪手段的“工具箱”。二是充分发挥大数据互通互联、预警探测、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优势,拓展数字化监督应用手段。建立检索查询、问题线索抓取、风险研判预警等功能模块,实现线上监督与线下监督有机结合,推动监督的上下贯通、动态更新、实时监督、精准处理。三是完善大数据监督成果与纪检监察工作衔接的配套制度机制,建立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新途径。探索监督理念、思路、方法和模式创新,完善主动的、系统化的、深层次的大数据监督模式。打通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有效平台,不断提升大数据监督应用的广度、深度、准度、友好度,推动纪检监察数字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运用能力。一是加强队伍建设,选聘一批计算机应用、信息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的优秀人才充实干部队伍,从源头上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二是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干部运用大数据监督手段解决纪检监察工作的能力,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数字化”能力、信息化素养的监督人才,为“数字化”监督提供人才支撑。三是鼓励、激励纪检监察干部掌握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本领,常用、善用大数据手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监督维度、监督广度、监督深度的有效延展。
(作者系垫江县纪委监委驻县规划自然资源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县委党校2023年春期内设机构负责人培训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