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加兵/文
“曾经一心想离开农村到大城市,没想到却成了一颗乡村纽扣,不走啦!此生无憾!”“乡村纽扣,我喜欢,我要把尧老师这颗乡村纽扣传承下去。”在长篇小说《纽扣花开》中,作者晓风过处多次细致描摹、悉心寄寓、深情点赞金纽扣花。《纽扣花开》通过主人公丹丰师范八五级学生尧定远34年的喜怒哀乐、平中见奇、不负韶华的人生经历,全景展现一代中师生矢志教育、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心路历程,以及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的朴实形象;渐次舒展一代中师生用大爱奏响师魂颂歌、用青春挺起基础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脊梁的奋进画卷,以及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千万“筑梦人”的浇灌迎来“教育花”盛放、无数“梦之队”的奋斗助力“中国梦”实现的壮美诗篇。
《纽扣花开》讲好了年代故事,弘扬了传统精神。《纽扣花开》从1985年暑假讲到2019年国庆,从尧定远考上中师的懊恼与无奈讲到收获累累硕果的激动与感恩,从主动谦让保送名额的不悔讲到通过高考圆梦大学的执着,从毕业被迫分配至村校的绝望与认命讲到主动坚守村校的安心与乐意,从初次相亲时粮站姑娘的嫌弃讲到相亲相爱的何花凄然离世再到再次收获志同道合的爱情,从乡村的贫困落后讲到乡村的美丽振兴,从初为人师时的小失望讲到成为“最美乡村教师”的大荣耀……还从丹丰师范的校训、培养模式讲到河坝村校的教风、教育桃花源……还讲到王超、罗立欧、贾丹、欧必进……这哪里是小说,这完全是一代中师生的生命历程缩影、纪实传记作品。在中师已成历史、中师生即将翻篇之际,同为中师生的杰出代表,作者用虚构与非虚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让《纽扣花开》扎根中师历史文化土壤,讲好了一代中师生的真实感人故事,以文学方式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中师校训,以艺术形式传承和弘扬了具有中华民族独特气质的“人之模范也”的师者精神。
《纽扣花开》展现了职业风采,凝聚了奋斗力量。《纽扣花开》从尧定远见习实习时感受到当教师的幸福写到唐小闯等同学邀约一起登上长城时无比激动的感恩,从得知将分回村校时“中师骗人”的愤怒哭诉写到“我为我是一名中师生感到骄傲”的豪迈表白,从初为人师时学生发出“你会教我们毕业吗”的疑问写到参加颁奖典礼返回后教师节这天“我觉得尧老师也像金纽扣”的赞美……还从正式当老师时上课不拖堂、上好音体美、凝心聚气的家长会、“农村娃志在四方”的主题班会写到坚持上好地理课加强对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过半的孩子考上县直属中学、不以牺牲学生的未来追求升学率的排名、立足教学实际写论文……还写到为留守孩子剪指甲、为72名学生买葫芦丝过集体生日选图书……在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国根基全面夯实之际,同为基础教育的践行者,作者坚持互动性和话题性的叙述方式,以生活化的表现手法,深入发掘乡村教师职业点滴、工作场景、生活片断,让《纽扣花开》全方位表现了一代中师生的真实状态与楷模形象,多角度展现了中师生这一群体的社会价值与优秀品质,深层次体现了“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广博内涵与丰富外延,用中师题材作品反映了“大国良师”建设的丰硕成果,凝聚起了“向下扎根、托举梦想”的奋斗力量。
《纽扣花开》礼赞了时代风貌,浇灌了伟大梦想。《纽扣花开》从改革开放初期记到新时代新阶段,从尧定远就读中师的张校长记到村校学生何英子,从只知跳出农门的初中生记到光荣入党的好老师,从教师身份的不受待见记到师范院校的倍受热捧,从河坝村校没有窗户的教室、掉了一块篮板的篮球桩、结着蜘蛛网的寝室窗户记到河坝村校的重建以及音乐室、书画室、图书室、电脑、投影仪,从领到62.5元的第一个月工资写到教师工资待遇提升、享有生活补助和乡村工作津贴……还从尧家乡的“二流子、摸包客”记到“高铁真快,小偷不见”,从金纽扣花的不为尧定远所识记到成为节日的祝福大家的寄愿……还记到唐小闯、尧念何、刘玉竹、何英子……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之际,同为改革开放的奋斗者和新时代的追梦人,作者以中师生为切口,以个体命运为观照,发掘了职业生涯的诗情,演绎了家国情怀,让《纽扣花开》在叙事中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礼赞时代风貌,充满了人情味和带入感,折射了历史命运和家国情怀,浇灌了精神家园和伟大梦想,谱写出一曲阳光明媚、荡气回肠、共情共鸣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交响乐。
让我们礼赞纽扣花,筑梦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