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3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出 村 的 路

  张海容/文

  小时候爷爷给我讲道理,要我好好读书,走出大山时,他总会提起这段往事:曾祖父离世时,爷爷才十二岁,他和大爷爷去给曾祖父奔丧,两个孩子一早就从家里出发了,饿了就去那些不认识的好心人家里蹭饭,天黑了就借宿人家,沿着小路翻山越岭走了两天两夜,才到达曾祖父出事的地方。到达时,曾祖父已在工友的帮忙下下葬了,爷爷和大爷爷变卖了曾祖父在那里的房产后,用所有的钱给家里换回了一升米。爷爷说那些年,出村一趟太难了,翻过一座山看到的还是山……

  可我记忆中,我们家门口就有一条出村的公路。小时候出村的那条公路总有爷爷的身影。爷爷说:“正因为经历了那么多,修路成了他的梦想。”出村的路是爷爷那一辈的人,用铁锤敲、用火药炸、用钢钻凿出来的……在这条路上,他们流汗、流血,甚至付出生命。但是出山通路的梦想,断没有人说一句放弃。

  爷爷给我讲过,从村子通往县城的那条路,是他们那辈人在悬崖上打出来的,为了打路他们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打下了一条名叫“燕子岩”的路,因为没有路之前,只有燕子能在岩石上做窝。可人对外界的渴望又怎么甘心呢?于是爷爷这一辈朴实而倔强的人,就拿起了凿子,开山劈石,当起了开路人,过不去的悬崖峭壁挡不住他们,为了过去他们想了最简单最危险的方法:用竹子做的吊篮,把人装在里面,然后用荡秋千的原理,把人荡到悬崖的另一边,爷爷说当时荡的过程中有人掉下悬崖丧失了生命。尽管如此,也没人说一句放弃,最终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与坚持下,我们有了现在的公路。

  爷爷很爱惜这一条公路,仿佛如朋友一般。小时候,村子里盛产的是煤炭,每天有源源不断的拉煤车进村又出村,煤车的刹车声、喇叭声总是会在清晨与傍晚响起。这条路承载了它们的碾压,经常有凹凸不平,有时候下大雨还会把路冲的大坑小坑,车就会陷在坑里,这时爷爷通常都会拿着锄头、撮箕,去填补修复这条累得不行的路。一把锄头加上一撮箕一撮箕的土,和爷爷用力的来回踩,又会让这条路恢复它青春的模样。记忆中,陪爷爷在那条路上很多次,爷爷边修路边给我讲以前的故事,我很喜欢爷爷讲的故事,当然我也不能理解,有时候在这条路上,他一呆就是一下午,把自己累得满头大汗。有时候走得太远了,我也会吵着要回去,爷爷才会恋恋不舍地拿着他的工具,爷孙俩在夕阳的余晖中拉长了影子,向着家的方向走去。

  余晖中印衬着到处是爷爷用力踏过的脚印。爷爷用着踏实的脚印和他的故事,养育着爸爸这一代的三个孩子。

  爸爸说爷爷对他们的教育,哪里的学校好,爷爷就会把他们送到那里,奶奶在爸爸很小的时候生病去世了,爷爷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尽管有些地方很远,有些读书费用不是爷爷能够承受的,但是他依然不顾周围人的反对,送爸爸去外面念书识字,就像爷爷给说的那样:“好好读书,才能走出村子。”这一遍又一遍的道理,爸爸说他也听过。爸爸也是那个年代村子里唯一上完初中的孩子。

  多年后,爸爸靠着在爷爷身上学到的育人之道,用心培育我和弟弟,把我们从村里送到镇上,再从镇上送到县城,终于,供我们到主城上了大学。爸爸一辈子也是极苦的,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母亲。后来跟妈妈结婚生下了我和弟弟,他的话语不多,只顾着挣钱,想尽办法让我们姐弟俩接受最好的教育。在他粗糙的双手下,我们也不负众望走出了山村,弟弟成了驻守边疆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我成了一名人民教师。话不多的爸爸,现在总会骄傲地对别人说:“我的两个孩子,一文一武。两个孩子为我们老张家争了一口气。”这也是他这辈子谈起最骄傲的一件事了,但这中间他独自承受的苦,却极少听见。

  爸爸一生的坚持都用在了我和弟弟身上,他为我们一步步搭建好的学习环境,带我们真正的走出村子,去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爸爸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用他的话说:“女儿,做任何事要懂得坚持,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妈妈文化水平不高,她更多的对我们是慈爱,爸爸则更多地对我们是思想与为人处世的教育与培养。在处理事情上,爸爸对待事情的态度总是只要你坚持做一件事,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村里的人都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村子去了更好的地方发展。他们有的去了村里修的新农村集体房,有的搬迁到了镇上,有的去了县城,有的去了很远的地方……我们一家在爸爸一生不懈奋斗下也从村子搬到了县城。犹记得离开的那一天清晨,望着随着车子向后移动的村里熟悉的景物,不禁让我回想起那些我上小学在这条路上发生的点点滴滴,这一条快乐的童年之路,有爷爷的陪伴,有爸妈的护送,有我和弟弟的追逐打闹……正是这一条路,把村里年轻人一代又一代的从大山送向更远的地方。现在,留守村里的,只有这条出村的路,还有深埋地里的爷爷,仿佛公路与爷爷这一对老朋友彼此还在守护一般。

  几代人的努力,终于远离故乡的那条路,但是又极不舍得那一条路。现在故乡的路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梦里的我还在路上看爷爷修补着那条老路,我在一旁快乐的玩耍、奔跑……这些年的成长,让我看到了祖国的发展,现在过年回去上坟,那条路披上了新衣裳,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行驶起来更加畅通了,感恩自己身在了爷爷口中的“好时代”。

  今天的我,虽然没在故乡的路上奔跑,但是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有属于我的独特身影。现在的我,带着祖辈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用良好的家风、严谨的家教言传身教,在讲台上教育我的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我的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走向宽广的奋斗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
~~~
~~~
~~~
~~~——读晓风过处中师生题材长篇小说《纽扣花开》
~~~
~~~
~~~春节参加“渝中诗词吟诵会”感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3版:专版
   第04版:明月风副刊
雷锋精神永在
杨春梅诗歌四首
出 村 的 路
梁欢诗词四首
春游三合湖
油画《太平牡丹香》
礼赞纽扣花 筑梦新时代
雨落清欢
湖满春色
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