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燕琼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挂旗、抛旗、升旗……伴随着激昂的歌声,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旗杆下站立着一位农民,面向国旗庄严敬礼。这一幕,发生在垫江县五洞镇卧龙村的大梨山巅上。
这位农民叫刘庆,今年41岁。他现在住上了砖房、喝上了自来水、发展了清脆李产业、当上了银行保安,儿子今年也考上了大学,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可谓羡煞旁人。
这位现在让人羡慕的农民,六年前可不是这个样子。六年前,他不过三十多岁,但他愁眉苦脸、神情萎靡,一双沧桑无神的眼睛看什么都透着灰败。
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家里父母良善勤劳、妻子贤惠、两个孩子听话懂事,一家六口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其乐融融。但天有不测风云,他的母亲、哥哥、二姐和小儿子相继患病,为了帮助亲人治病,他带着他们四处求医,不但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一大笔债务,最后四个亲人相继离他而去,不愿过苦日子的妻子也丢下他和4岁的儿子离家出走。
生活的残酷没有打垮刘庆,他在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和帮助下,在大梨山下搭建了一个石棉瓦房养殖鸭子和牛蛙,承包了本村10多亩闲置的土地种植水稻,70岁高龄的老父亲为了减轻儿子的还债压力,也跟着他一起搞养殖、种水稻。生活似乎又走上了轨道,日子眼见着又有了盼头。
只可恨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2017年9月16日,刘庆永远都记得这个日子,就在这天晚上,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洪水不仅吞噬了他新收的一万多斤稻谷、养的鸭和牛蛙,还洗劫了他的临时住房和农具,他和父亲从房子里跑出来,侥幸捡回一条命。长期的高强度劳作、突发的大额损失打倒了70多岁高龄的老父亲,仅仅一个月后就突发老溢血瘫痪在床。这场洪水浇熄了刘庆刚刚燃起希望的火苗,摧垮了他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支柱。
亲人离世、妻子离家只是让他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但洪灾洗劫、房屋垮塌、父亲瘫痪、大儿子眼看就要失学等重重困难,成为压垮这个男人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对生活产生了绝望,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每天如行尸走肉般生活。
但老话讲,三穷三富不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
2017年,是改变刘庆命运的一年,是他人生从低谷走向正轨的一年。这一年,刘庆被镇村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的精准落地,也彻底改变了刘庆的家庭现状。享受D类危房改造政策,让他顺利住上砖房,从此风雨再也吹不进这个支离破碎的家;通过低保兜底政策,全家人的生活有了着落;通过义务教育保障政策,让孩子坐到了教室,知识的力量孕育着希望,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通过饮水保障政策,让家里喝上了放心安全的自来水,再也不用担心因天干地旱带来的季节性缺水;通过落实基本医疗、大病救助、家庭医生签约等一系列服务政策,更是让老人不担心看病问题,可以安心静养,为刘庆解决了后顾之忧。
面上的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但刘庆经历了多次打击,他心灰意冷、意气消沉,不管党的政策如何好、帮扶干部如何劝导,都燃不起他再次站起来向前奋进的斗志。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刘庆问题,摘掉贫困的帽子,成了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头等大事。2018年11月,扶贫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通过多次走访了解,对刘庆家庭出现的困难进行专题研究,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制定发展产业和介绍就业两大帮扶举措,帮助树立信心,摆脱贫困。经过多次沟通交流,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刘庆的抵触情绪渐渐有所好转,看到各级干部不厌其烦的上门劝导,看到帮扶干部像亲人一样对他进行帮助,他不再认为干部只是做形式、政策只是表面功夫,他从浑浑噩噩的颓丧中惊醒,想起家里的父亲和儿子,想起那未偿还的大笔债务,他再次振作起来,要作为顶梁柱撑起这个家。
庄稼人特有的韧性再次从他身躯里迸了出来,考虑到五洞镇卧龙村的土壤、气候、日照等非常适合栽种李子树,他决定将屋后的荒山开发出来,种植垫江优质清脆李子。卧龙村扶贫驻村工作队、村社干部和当地村民看到他振作起来,都很为他高兴,不断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驻村工作队不仅帮助他开发荒山,还帮助他栽种了六亩300多株李子苗。为了方便他照顾父亲,工作队还给他安排了公益岗位,让他增加收入。他自己还主动申请了扶贫小额信贷,扩种清脆李20多亩,2020年全部挂果丰收。看着家里条件慢慢转变,刘庆经常感叹:“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好,我家哪有今天的局面”。
刘庆是打心眼儿里感激党的扶贫好政策,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在自家房前升起了国旗,还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还说,五星红旗是伟大祖国的象征,这一面红旗竖在家门前,时刻提醒我,有幸生在祖国日益强大的时代,要感恩祖国,感恩党的政策;还有一面红旗飘在我心里,时刻提醒我,要自力更生、接续奋斗,向着美好幸福的生活不断前进!
如今,每逢国家法定节假日,一面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一位精神抖擞的农民,一场一个人的升旗仪式,成了大梨山上最为特别的景色。
刘庆的脱贫故事,只是过去40年间,中国7亿多人摆脱贫困的沧海一粟。至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在全球减贫事业中,中国的减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壮丽篇章,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2020年,是广大身处绝对贫困群众脱贫的一年,也是整个中国扬眉吐气的一年。广大农民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产生了疑问: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作为脱贫户或者一般农户,如果出现住房安全、大额医疗、义务教育等“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是不是就不能享受政策了?
当然不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对脱贫县要扶上马再送一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重庆的农村居民只要符合人均年纯收入7000元以下且有返贫致贫风险的,以及出现“三保障”问题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可以申请认定为监测户,纳入动态监测和帮扶范围,享受国家或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
如今的政策确实好,回看三十年前的中国农村,没有脱贫攻坚,也谈不上乡村振兴。不少孩子因学杂费放弃自己的学业,病榻上的老人只能寄望于儿子请回来的赤脚医生,就连饮水也都是凿一口井、养一家人。什么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是想都不敢想。再看看现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脱贫攻坚的号角震天动地,脱贫攻坚胜利后再施行5年过渡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片大地处处回春,农村的百姓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党的政策越来越关注农业、农村、农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垫江县积极响应党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任务,制定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具体措施,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垫江县着力构建城市化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功能区、农文旅融合功能区“三个功能区”,大力实施高新区建设、东部新区建设、明月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交通物流枢纽建设“四大工程”。在明月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规划打造百里彩林、百里花谷、百里彩田“三个生态旅游走廊”,划分牡丹产业区、康养民宿区、耕读文化区“三个主题特色片区”,垫江的乡村振兴正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向着“争当市级乡村振兴排头兵”阔步前进。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相信在党的政策引领下,在老百姓自力更生的奋斗中,未来的垫江,农业必定高质高效、乡村必定宜居宜业、农民必定富裕富足。未来的乡村,也会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政策沁润农民心田,红旗凝聚振兴希望。那面汇聚人心指引方向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飘在所有奋发向上的百姓心中,飘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广袤大地上。
你看,它正迎着朝阳、披着霞光,冉冉升起!
(作者系垫江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