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乐府民歌《木兰辞》。《木兰辞》讲述了忠孝节义的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赞扬了木兰忠诚卫国的热情、英勇无畏的精神和返璞归真的品质。木兰的精神不仅仅在古代流传甚广,在新时代,“巾帼不让须眉,柔肩勇挑重担”的精神仍在延续。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领域的各行各业,女性党员干部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木兰精神。今天我想通过《木兰辞》来谈谈木兰精神,来谈谈我们公路行业的“木兰”们,来谈谈她们是如何守初心、担使命的。
一、忠诚无我。《木兰辞》唱:“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我想木兰精神是忠诚无我的。忠诚守义,我将无我,木兰为父解忧,脱下红装换戎装,替父从军,为父尽忠。面对匈奴来犯,她离开织布机,转身奔赴战场,拾起刀剑,抵御外敌,担负起坚守国家的职责。木兰牺牲“小我”,成就了安稳的家,成就了安定的国,成就了“大我”。
这样忠诚无我的精神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尤其在全国“最美公路人”秦陵女子服务团队身上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二十多年来,面对公路养护工作的重任,她们不言苦不喊累,几十年如一日,悉心养护着通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城市快速通道,她们从不懈怠,始终坚守在一线岗位,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次应急保通任务,为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参观秦始皇兵马俑“保驾护航”。
我清晰记得,2018年1月24日夜里,大雪骤降,平日里平坦的公路受大雪堆积影响变得坎坷,桥梁因气温骤降结上了寒冰,部分群众困于路途中,生活节奏也被打乱。这时候,是秦陵女子服务团站了出来。她们在接到抢通公路任务的第一时间赶到工作岗位,冲到防滑保畅战斗的第一线中,甚至来不及给家人打声招呼。她们用夹子车拉防滑盐,端着脸盆,顶着寒风,冒着大雪撒盐除冰。从凌晨一直奋战到下午五点,汗水湿了衣服又结成冰,眉毛结了白霜,手冻得通红,齐心协力终于为群众抢出一条安全畅行的通道。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公路养护工作是繁重而又辛苦的,但这群“木兰”们,忠于自己的岗位,忠于自己的职责,忠于人民群众,达到了“忘我”的精神境界,在这6.2公里的公路上用青春挥洒着汗水,用柔肩挑起了担当。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主席回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一段话,今天在中国互联网上刷屏,赢得无数人的由衷点赞。无我是一种大境界,是不计得失,是不谋私利,是鞠躬尽瘁,是死而后已,共产党人的“我将无我”则是与“不负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拳拳之心到“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铮铮之誓,再到“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的不忘初心,无不蕴含着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宏大境界。新时代的女性公路人会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践行无我精神,舍小家为大家,忠于人民忠于党。
二、勇敢奋斗。《木兰辞》唱:“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我想木兰精神是勇敢奋斗的,勇敢无畏,艰苦奋斗。战场刀剑无眼,战地生涯艰苦卓绝,常年征战,木兰与战友相互扶持,克服艰苦的战地环境,为了国家与民族上阵杀敌,毫无退缩。
这样英勇无畏的精神让我不禁想到了前不久“9.5”泸定6.8级地震中出现的“木兰”身影——刘金梦,一位绝壁、大河上开辟“生命通道”的小娘子。年仅32岁的刘金梦是甘孜州公路局雅江分局的一名挖掘机手,地震发生后,泸定县磨西镇通往海螺沟景区的道路被山体滑坡阻断,接到救险任务的刘金梦没有丝毫犹豫,火速赶往第一线打通道路。遇到因滑坡处与地面形成近90度垂直坡面而无法前进时,刘金梦和同事们就用挖掘机开辟出一条狭窄通道,一直奋战到第二天清晨,终于全面抢通了磨西镇通往海螺沟景区的“生命通道”,为安全转移景区和周边村庄的群众争取了宝贵时间。头顶是随时可能因余震而抖落的土石,脚下是狭窄崎岖的悬崖,悬崖峭壁之下则是汹涌奔腾地河流,但刘金梦依然勇敢无畏,艰苦奋斗。因为她知道她的前方是等待救援的人民群众,她身后站着的队友会和她共同“作战”。刘金梦用娇小的身躯扛起了挖通生命线的重担,绝壁上的“木兰”践行了公路人勇敢坚强、艰苦奋斗的精神。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 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国家呼唤青年担当,时代赋予青年重任。新时代的女性公路人必将践行勇敢无畏的精神,为人民的安居乐业、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三、不忘初心。《木兰辞》唱:“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我想木兰精神是不忘初心的,返璞归真,回归初心。木兰荣耀归来,可汗的赏赐抵不上她归家团聚的心愿,她不慕名利,放弃高官厚禄,只为衣锦还乡,回归到生养她的父母身边,回到哺育她长大的土地之上。
九月初我作为新人,刚进单位,对单位的各项事务不甚了解,尤其是对公路的养护术语,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但我所在的办公室是单位联通内外的枢纽,必须要对各个科室的工作都有所知悉。我的主任告诉我,要想真正快速地了解这些事务,必须实地去勘察、去学习。于是,带着学习目标,我跟着生技科的罗兰老师第一次下到了基层。重庆的九月经历了持续的高温,但仍带着暑气,施工路面上热浪翻腾。罗老师已是快要退休的年纪,但她仍然坚持在暑热天气到施工现场查看情况,及时指导技术,与作业人员共同在高温下完成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待至中午,罗老师又与工人同桌吃饭,问询施工遇到的问题。谈养护工作时的罗老师是神采奕奕、严谨认真的,放下工作,她则是一位和蔼可亲、风趣幽默的前辈,几十年的基层实践工作没有打消她的热情,反而为她增添了女性独有的自信自强的魅力。看着家乡路一步步从狭窄泥泞的乡间小道变成宽阔平坦的柏油大路,我想她是欣慰而又自豪的,这是她的初心。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深刻回答了新的赶考之路上“谁来出卷”“谁来答卷”“谁来阅卷”等根本问题,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我们是答卷人”,这是党员干部作为实践者不负使命、勇于担当、强化责任、奋发有为的铿锵誓言。人民群众是基层工作的服务主体,老百姓是基层工作的阅卷人。为了答好试卷,我们必须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实践,以饱满的热情与充足的力量,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使命重在担当,奋斗创造未来。女性公路人必将践行“木兰”精神,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脚踏实地书写让人民满意的公路建设答卷。
(作者系垫江县交通局办公室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