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7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捕鱼人”到“护鱼人”

——长龙镇龙安村3组渔民刘友军上岸记

  本报记者   周迎迎

  清晨6点多,在长龙镇龙安村3组,退捕渔民刘友军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刘友军与鱼打交道已有将近40年。上个世纪80年代,刘友军为养家糊口,以打鱼为生。

  “我们都是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回想起捕鱼时光,刘友军回忆满满,“那个时候水好、鱼多,鱼的品质也高,只要肯干,出门就有钱赚。

  捕鱼的好手艺让刘友军一家率先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优先在村里修建了楼房。

  好景不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大大小小的工矿企业、畜禽养殖场逐渐分布于河道沿岸,未经处理的生产废水、养殖粪污直排河中,严重影响了龙溪河水质。

  “河道水质变差,能捕的鱼越来越少,鱼的品种也变少了,最差的时候‘十网九空’,沿岸渔民都犯了难。”刘友军说。

  2017年,《农业部关于推动落实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工作的意见》的发布给像刘友军一样的渔民们带来了转机。

  《意见》明确2017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争取在2年的时间内使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捕捞渔民全部退出捕捞,实现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范围内永久全年禁止生产性捕捞作业。

  《意见》的发布与渔民的困境不谋而合,刘友军果断选择了退捕上岸。

  “我们对河、对鱼都有感情。”刘友军坦言,河道需要清洁维护,退捕渔民也需要安置,他们都主动报名了民间河长队伍,都想从“打鱼人”变成“护鱼人”。

  安置名额有限,57名退捕渔民中,8名捕鱼人凭借对河道的熟知和娴熟的水性入选县一级民间河长队伍,成功成为龙溪河的“护鱼人”,刘友军就是其中之一。

  “‘护鱼人’当起来很有成就感,现在的龙溪河水更清了,鱼儿也回来了。”刘友军感慨道,现在龙溪河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龙舟赛、桨板赛、冬泳等赛事接连不断,沿岸场镇人气高涨。

  高人气为场镇经济带来了活跃度,刘友军也不忘借着自己捕鱼的经验开起了渔业养殖和特色鱼餐馆,分享地道渔民菜。

  如今,刘友军凭借自己的捕鱼经验找到了工作、开起了饭馆,年收入超40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龙溪河又像以前一样充满了生机。”刘友军说,现在的他时不时会挽起裤腿到河边趟水,看看鱼虾回“家”了没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3版:专版
   第04版:摄影
从“捕鱼人”到“护鱼人”
我县4家企业获评全市首批“精品民宿”
垫江八中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文艺汇演
普及宪法知识 弘扬宪法精神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
道路畅 乡村美
两手抓 两不误 两促进
注销公告
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
便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