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锋/文
在父亲眼里,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积聚成堆的庄稼就是父亲心中的金山银山;在我和姐姐眼里,秋天是瓜果飘香的季节,空气中溢满馋人的成熟瓜果的醇香。可在勤劳的母亲看来,秋天和春天、夏天没有两样,依然是忙忙碌碌的季节,田野里的庄稼还在等待收割,母亲就先忙着抢收棉花,若遇到连绵秋雨,棉桃就会发黄失去了亮白的光泽。采摘回来的棉朵,晾晒在高高的屋顶上,庄户人的房子高低错落,远远望着白晃晃一片,仿佛一夜之间落了一层皑皑的白雪。
秋老虎日头毒辣,洁白如雪的棉花很快就蓬松起来,在接下来的晚上,母亲开始纳鞋底,准备用这些白棉花给我做棉鞋棉衣,给我们缝制厚棉被。白天母亲要跟着父亲下地掰苞谷,晾晒苞谷是秋天里最值得期待的事情,也被庄户人极为看重,因为苞谷的收成直接关系着今冬明春的温饱问题。打出来的苞谷,均匀的摊开在晒场上、庭院里、公路边,一块块不规则的金地毯,绘画出一幅黄灿灿的油画。淘气的稚童们此刻摇身变成了稻草人,边躲在树荫下写作业边警惕地望着边上几只芦花鸡,还有落在树上伺机偷食的一群麻雀,隔一会还要拿木耙子在苞谷中间转圈,要把苞谷耙均匀,翻晒得越勤,粮食就干得越快。晒秋就是和秋雨抢时间,最怕碰到阴雨天气,看着山后乌云涌动,隐约有轰隆隆的雷声,所有人都停下手里的活计,着急忙慌地去拿筛子、簸箕和麻袋,等到气喘吁吁的把苞谷运回屋,可雷阵雨却像个顽皮的孩子,跟人们做迷藏,转眼乌云散了,天也敞亮了,又得一番忙碌,赶紧把粮食往外搬。
秋意渐浓,秋色渐深,庄户人的晒场也是精彩纷呈,棕色的荞麦籽,刚去皮的青核桃,长着尖刺的毛栗包,还有那刚刚洗净的的花生,有那么几年,母亲还喜欢晒红薯干,柴垛上、篱笆上挂满青色的萝卜缨子,长长的绿豇豆……母亲有时还拿出棉衣棉被、盆盆罐罐来晒,各种各样需要晾晒的东西都见缝插针地摆放在炎炎烈日下,红得、黄的、青的,各种颜色搭配,筛子、箩筐、簸箕错落有致的摆放在房顶或者庭院里,这是一场以丰收为主题的展示仪式,这又是一张色彩斑斓的壮丽的丰收画卷。
晒茄子最简单不过,不论是紫色的茄子还是白色的茄子,是肉嘟嘟的圆茄子还是苗条的长茄子,洗净去蒂,切成粗细均匀的长条状,放在竹席或者窗台上,几天功夫就晒好了,到了十冬腊月,蔬菜稀缺,拿出来用开水泡软,伴着豆酱食用,是难得的一道美味佳肴。最淘神的是晒辣椒,红彤彤的辣椒看着就热烈无比,母亲会用细线一个一个像辫子一样把他们串起来,不一会手指就热辣辣得难受,如果不小心揉进眼睛里,那就更遭罪了,眼睛会肿胀疼痛好几天,一串串的红辣椒辫子吊挂在房檐下,像一团燃烧的火苗,预示着日子很快就会跟着红火起来。
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是母亲制作的柿饼,漫山遍野的红灯笼,被母亲去皮,随后摆放在竹帘子上吸收阳光雨露,慢慢变得柔软,变得甜腻,变得晶莹剔透,直到霜降过后,薄薄的圆饼上着了一层白霜,美味的柿饼就算制作成功了,嚼一口,满满的阳光的味道,秋霜的味道,还有浓浓母爱的味道……秋天的艳阳里,无论晒什么,都能晒出阳光的温暖,都能晒出季节的美好,晒的是果蔬粮食,晒出是丰收喜悦,是快乐生活,是满满的幸福感。
甘冽的岁月就这样晒出来,火红的日子就这样晒出来。晒秋,就是要把这样的好日子晒得红红火火、晒得亮亮堂堂,晒得圆圆满满,晒出庄户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晒出乡村蒸蒸日上的新景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