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代莉
宽阔平坦的马路四通八达,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道路两侧花红树绿步移景换……如今的垫江,交通便捷、顺畅,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和希望。
而这一变化,与我县市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有着紧密联系。市政基础设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城市发展、公共服务提升和群众生活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部署下,县城市管理局围绕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开展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在重点工作上求突破,在日常管理上提水平,在综合支撑上强保障,努力为实现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现代化新垫江创造更加美好的环境。
完善城市基础配套 全面提升城市颜值
公园常被称作是“城市肺叶”,其在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市民享受健康生活提供了休闲场所。
时值深秋,漫步在三合湖湿地公园的步行道上,绿水、绿植令人心旷神怡。谁能想到,这处昔日鲜有人至、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已被绿水碧茵、亭台回廊等景观所替代。无论茶余饭后或是假日周末,大批市民都会选择来这里休闲放松,安享劳碌之后的悠然自得。
而这只是近年来我县推进精细化城市基础配套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我县以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和市民幸福指数为目标,按照城市定位高起点规划,着力推进公园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和谐的美丽新城。通过推进公园建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城市颜值。
截至目前,我县陆续建成了三合湖湿地公园、文笔湖公园,并对凤山公园、天宝寨公园等老旧公园进行提档升级。这些公园的建设,让城市绿带空间具备了休闲和文体娱乐功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市建设带来的红利。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既是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举措,也是改变城市面貌、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在完善城市基础配套期间,除了推进公园建设外,我县还对市民呼声较高的市政道路建设问题也下了大手笔。
全县推进“路平工程”,以主干道为突破口,以支路和背街小巷为基础,全面实施道路设施品质提升,改善市民出行环境。县城区道路沥青化率达到100%,城市快速路达到100%,主干道达到100%,次干道达到100%,支路达到100%。不仅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更是解决了市民出行问题,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今年年底前,县城市管理局还将对白银路、月阳路、兴隆街、新华街、滨河东路、滨河西路、邮政街、杏林街、天源街、凤南街、凤南巷、凤西街等11条道路进行提档升级,将素色水泥砖改为透水砖;将文笔湖2座桥梁护河栏杆改造为铝合金材质,对牡丹湖湿地公园的木质地板进行更换;增设城区部分主干路盲道1678米,开设无障碍通道口114个。
如今的县城区,只要出现一块砖松了、一个井盖坏了、一处阶梯小损事件,都能及时得到修复,这既缘于“网格化、智慧化、精细化”城市管理的全面发力,更是我县始终践行“为民服务”的务实表现。
提升城市照明品质 打造独特夜间景观
“以前这条路上的路灯偏黄偏暗,现在灯换了,更亮啦,也不刺眼,晚上出来逛街更舒适了。”近日,家住桂西大道的市民王先生对家门口新更换的节能环保LED路灯赞不绝口。
城市照明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城市基础设施,为市民群众夜晚出行提供了保障,是城市温度的集中体现。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县城市管理局持续推进照明设施提档升级、节能增效,满足我县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需求。
今年以来,我县完成了城区节点照明升级改造项目、城区重要节点灯饰安装项目的安装及拆除工作;完成了城区照明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项目立项。
明月大道、桂西大道、牡丹大道、文笔大道等道路作为县城区主要干道,以前的照明灯具皆为传统的高压钠灯,不仅能耗高、寿命短、损耗大,而且灯光发黄偏暗,照度低,市民反映强烈。为此,县城市管理局以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目标,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城区范围内开展了功能照明品质提升工程。
火树银花不夜天,流光溢彩夜辉煌。截至目前,我县已完成安装县城区道路路灯共计10942盏,背街路灯638盏,景观楼宇照明41项,智能远程终端系统319台,城市道路照明智能控制率已达91%,城市楼宇夜景智能控制率达到95%,城市路灯照明亮灯率达到98%,城市路灯照明设施设备完好率达到98%,构建出灯光连片成势,色彩交相辉映的城市夜景,盏盏路灯照亮了市民回家的路。
县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县将对县城体育文化公园中体育场、体育馆进行夜景灯饰安装,提升城市形象。对垫江县城区16.67公顷面积内的城区照明进行提升,对垫江县城40条街道共3400余盏高压钠灯进行节能升级改造;对城区110余栋楼宇夜景灯饰进行维修和节能升级;对城区及背街小巷路灯照明进行改造;对广场、公园、沿道路绿化带内的景观照明和灯饰进行节能改造,从而有效提升我县城市照明设施品质和运行水平。
加强精细化管理 让城区环境更美丽
“一天三扫,全天保洁,垃圾随有随收集、随清除,保证城区路面24小时干净整洁,这是我们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常态。”近日,县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县创新环卫工作机制,实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质量,扎实推进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据了解,该局持续推动洒水车、机扫车密切配合,采取多车并行,并排作业的方法,对城区道路实行冲水、清扫、吸尘等一体化机械作业,推行“冲、扫、吸”三步作业法,确保机扫后的道路干净整洁,不留卫生死角,被严重污染的路面须反复冲洗,直至路面见本色。实现了机扫作业不扬尘、不漏土、不积水、不甩绺,完成可机扫道路全覆盖,大幅度提高了机扫作业精细化水平,实现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据统计,机扫作业月均出车1200余次,应急冲洗作业2次,清运暴露垃圾110余车,日均收运量约为31吨,处理率达到100%。月均完成水域清漂作业400余次,清理漂浮物1吨,对石岩井、白银桥、铁索桥、牡丹湖等5座垃圾转运站清洗700余场次。
在公厕管理中,县城市管理局加快公厕提档升级,提升城市公厕外观及内部功能设备改造升级,推进公厕人性化服务,加强便民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公厕日常精细化管理。安装化粪池监测预警系统1163套,实现环境敏感地带、人口密集区等全覆盖。
“在高速路口公厕安装智慧监测系统,记录每日客流量和蹲位情况,以及安装报警系统10个,公厕环境焕然一新,满足市民日益提高的个性化、多元化、智慧化需求。”县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我县52座厕所布局合理、配置齐全、整洁有序,开放社会单位免费厕所15座,预计今年底新开放三合湖湿地公园公厕3座,改建大菜园公厕、牡丹城公厕、体育场公厕及文笔湖公厕4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厕服务体系,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座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包含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它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的基础,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县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县以持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全面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