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垫江高效特色农业发展观察
垫江日报 2023年09月18日 周迎迎

美丽乡村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周迎迎

  重庆市近期出台的《重庆市推进以区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区县城,推动开州、梁平、丰都、垫江、忠县、潼南、荣昌加快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集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吸纳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就地落户,为有效服务“三农”、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撑。对此,我县又将如何布局,推动本地区特色农业发展?

  近日,记者围绕这一话题,采访了相关部门。近年来,我县紧扣“四县三乡”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目标,守好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加快产业发展、提升基础能力、推动产业融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了较好成效。但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任重而道远,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特色产业未成规模、农业品牌效应不够突出等问题。面对这一系列的困境和难点,垫江特色农业发展,路在何方?

  坚持区域化布局 培植壮大特色产业规模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眼下,我县2万余亩制种水稻迎来丰收,当地农户抢抓农时,积极做好水稻收割,确保种子颗粒归仓、稳产丰收。

  在沙坪镇毕桥村水稻制种基地,蓝天白云与阡陌纵横的稻田交相辉映,制种水稻粒粒饱满,阳光照射下的稻田一片金黄。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切割、脱粒、粉碎稻秆等收割工序一气呵成。农户与收割机默契配合,有序进行稻谷装袋、装车工作,现场满是丰收的喜悦。

  “我县紧紧围绕农产品主产功能区建设,已建成水稻制种基地4万亩,在全县发展制种水稻2万余亩,年产水稻种子300万公斤,并远销全国30个省市,以及东南亚、非洲国家。”县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尹明介绍道。

  我县是重庆唯一的杂交水稻制种大县,连续三轮实施国家制种大县奖励资金项目。期间,我县深化县企共建,以科技研发为重点,选育突破性品种,加快建设国家级水稻、油菜制种大县,打造国家级水稻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高级油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以沙坪毕桥为核心,辐射李白、白杨、红旗等18个村,集农作物种子产学研、产加销、农文旅融合于一体的种业小镇,建成高标准制种田规模4万亩以上,1000亩以上连片示范基地4个以上。

  种业发展只是我县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从不同区域特点出发,充分发挥环境、物产、人文等区域比较优势,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建立基地、规模经营,形成了粮油、畜禽、蔬菜、水果、水产品、中药材等6种具有一定规模、品牌响、质量好、市场份额大的特色产业和产品。

  2022年,在粮油生产方面。种植粮食作物98.85万亩,增长1.93%,实现产量40.4万吨,保持基本稳定。在生猪产能方面。持续施100万头生猪一体化产业链项目,实现生猪存栏44.65万头,同比增长3.26%;出栏生猪71.84万头,同比增长12.23%。在蔬菜生产方面。播种蔬菜41.4万亩,可实现总产量85.9万吨,同比增长3.02%。在特色产业方面。种植水果21.3万亩,产量达到22.8万吨,同比增长8.1%。发展牡丹、芍药等特色产业700亩。西瓜、草莓、花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稳定发展。

  坚持标准化生产 全力提高特色产业质量

  近日,桂溪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按照制定的抽检计划,对重点果蔬进行农残抽检。截止目前,共抽样检测485份,合格率为100%。

  “以前乡镇农药残留快检设备陈旧失修、检测频次低,存在项目检测不准、检测不出等问题。”桂溪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江川表示,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专项培训,熟练掌握了新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检测手段,确保了检测数据的精准性,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据了解,我县为保障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扎实开展县域农业生产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切实抓好标准化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完成种植业定量检测样品300个,定性检测样品1600个;畜牧业定量检测样品150个,定性检测样品350个;水产定量监测样品95个,定性监测样品505个。

  同时,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加大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力度,大力实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截至目前,全县现有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基地面积25269.95公顷,绿色食品2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3个。

  不仅如此,还持续优化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办法》,采取“先建后补、先带后补、以奖带补、以销定补”的方式,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撬动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带动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市场化经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基础保障设施已完善,特色品牌也已打响。我县通过强化企业和农户名牌意识,积极引导和扶持创建名牌产品,通过名牌效应,扩大市场,带动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巴味渝珍”“三峡柑橘”系列品牌授权,打造垫江“东印红茶”等特色品牌,持续实施牡丹、芍药、丹皮等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及提升工程。李酱园食品商标荣获“第二届重庆农产品加工业100强”,其生产工艺被评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凰钰食品公司被认定为“重庆农产品加工成长型企业100户”;恒利食品生产的葛头出口韩国、日本等国,被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垫江土特产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坚持产业化经营 壮大特色产业发展链

  曹回镇采取“科研院校+龙头公司+村级集体经济+农户”发展模式,引进山东菏泽5家企业来镇与村集体合作,投资3500余万元,已全域种植芍药4200余亩。

  通过各村集体发展芍药产业,投产后实现收入4000余万元,并通过土地流转、劳务派遣、切花销售等方式,带动农户、村集体共同增收致富,2022年吸纳群众务工2.5万余人次,其中脱贫户3000余人次,初步形成了以芍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重点,通过办好一个龙头企业,兴起一方产业、开拓一方市场、致富一方农民。引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培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领军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和“链主”企业。同时壮大“羊群”主体,构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动发展机制,共同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目前,全县形成了包括6个特色产业开发在内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0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6家,县级龙头企业84家。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24.1亿元。

  在杂交水稻制种上,2022年开展水稻制种1.4万亩、产量300万公斤,带动农户1万余户。在油菜制种产业上,油菜制种0.8万亩、产量50万公斤,制种面积稳中有增,充分满足本地用种需求,同时远销30余省市、出口11个国家。在特色中药材产业上,垫江探索“牡丹+”“芍药+”产业形态,推动牡丹芍药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升牡丹芍药产业附加值。芍药亩产值突破9000元,促进农户增收超过1800万元;垫江牡丹文化节期间共接待游客2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2亿元。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我县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项目化运作,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各级政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提供政策、做好服务等办法,扩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域内、域外企业、资金和人才,开发特色产业。同时,围绕特色产业开发,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为农业发展争取项目,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制定项目规划,搞好项目包装,重点扶持本地区特色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