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4位老师,40名学生,4本手绘 ——

扎根乡村,他们把家乡美景变成了“童话书”

  师生共同创作绘本。记者 龚长浩 摄

  绘本内页。

  师生共同创作的绘本。

  师生共同创作绘本。记者 龚长浩 摄

  本报记者 兰沫渃

  在浩瀚宇宙,爱冒险的外星人吉拉,总开着炫酷飞船四处探索。一天,它降落在垫江县坪山镇。一群坪山小学的孩子好奇又大胆,热情地围上去打招呼。

  “吉拉,快尝尝石磨豆花!”孩子们拉着吉拉开启美食之旅。嫩滑豆花、酥脆油糍粑、清甜蜜本南瓜,每一口都让吉拉两眼放光,赞不绝口。

  这场奇妙相遇,其实是坪山小学原创系列绘本《我家在垫江》中的一幕。

  2024年,该校4位美术老师带着40名乡村孩子,创作了4册奇思妙想的绘本,这些画册通过孩子们童真的笔触,鲜活地呈现了垫江悠久的人文历史、独特的美食风景,也让乡村美育走出教室、破圈成长。

  碰 壁 理想撞上现实南墙

  “乡村是孕育艺术梦想的最好摇篮,大有可为。”2017年,刚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的兰楠,怀揣满腔热忱,放弃主城高薪offer,不顾家人的反对,一头扎进这偏远的坪山小学。

  可理想之上,却是现实泼下的冷水。

  刚到学校,兰楠就发现,学生们绘画基础差,绘画材料资源不足,大家对乡村美育兴趣不足。

  一次课堂上,她兴致勃勃地讲起坪山历史名人夏邦谟的故事,台下却冒出哄笑:“老师,夏邦谟算网红吗?”

  还有一次,她教学生临摹寨卡遗迹照片,却被反问:“破城墙有什么好画的?”望着学生歪歪扭扭涂鸦的“跳舞奥特曼”,兰楠攥紧手中的画笔,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这样的现实让兰楠有些无奈和挫败。

  同样的挫败感,也困扰着新人教师刘丁瑜。2023年,来到坪山小学的第一堂美术课,她让学生画“家乡的秋天”,交上来却是些看不懂的“圈圈圆圆”。“我真的不会画风景……”学生怯生生的眼神让她不知所措。

  况佼佼和刘秀珍,也同是坪山小学的美术老师,在校任教多年。类似情况她们早就习以为常,只能无奈自嘲:“空学一身本事,在这里却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扎 根 乡土探寻解题路径

  答案在哪里?困境怎么破?兰楠把目光转向了课堂之外。

  利用周末时间,兰楠主动出击,背着画具去家访,先后走访了150个学生家庭,希望从他们身上找到“答案”。

  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畅聊,她收集到很多关于美育教育的想法与建议,也进一步了解了垫江的风土人情。

  “你们一天在教室闭门造车,画那些东西我们欣赏不来。好好把我们村里的风景画一下嘛,美得很!”一位学生家长的无心之语,让兰楠思量许久。

  也许,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没有走出教室,不接地气、没有根。

  基于走访经历,兰楠萌生一个想法——带孩子们走出去、画家乡、做绘本,亲身感受美育的乐趣与奥妙,在学习、绘画中,展现垫江的历史与文化。

  这个想法,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许久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其他三位美术老师的大力支持。

  很快,学校为此更新了一批绘画材料,请来专业的老师开展针对性培训,并随时线上视频连线指导,以此快速提升师生的绘画基础。同时,学校得到龙湖公益基金会相关项目的支持,为师生送来专业绘画材料,提供创作建议。

  2024年9月,兰楠和刘秀珍、刘丁瑜、况佼佼作为“主攻手”,分别带领三至六年级各10名学生,正式开启绘本创作。

  深 耕 真实体验催生希望

  “学生是创作的主角,让他们提起兴趣、理解要义,是关键。”在绘本创作中,老师们根据年龄特征,对主题进行了分层——低年级重体验、高年级重探索,将本土历史、自然与未来想象融入创作中。

  以六年级《寻梦垫江》为例。创作初期,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文化了解少,也没什么太大兴趣,画出来的东西“四不像”。

  兰楠想到学生们平时爱玩游戏,便设计一个“文化寻宝游戏”。通过游戏任务卡,让学生采访家中长辈,收集夏邦谟清官故事、寨卡防御历史等,再转化为绘本剧情。

  “挺有趣的,像在闯关一样,大家都争着去完成,还能学到一些历史知识,比在教室临摹有趣多了!”学生聂哲曦说。

  为让孩子们了解过去,兰楠还带着学生们走访寨卡遗址,用拓印留存石墙纹路,亲手触摸历史的痕迹;拜访柳泰东烈士后人,亲耳聆听那段“烽火中的少年英雄”的故事。

  这样真听真看真感受的创作,贯穿始终。

  为画好《外星人食游记》,三年级的孩子站在高高的灶台边,观察一道菜的热气如何升腾,学习一碗石磨豆花如何制成;为了启发想象力,四年级师生去明月山数野花瓣,一数就是半天,数次修改直到完美呈现《觅饮入垫江》场景;五年级的《坪山未来式》重视科技感,大家看了无数科技创新视频,找寻与现实的结合点,尽情挥洒对校园、对乡村生活的未来畅想……

  “以前觉得垫江不酷。现在才发现,我们的文化比游戏里的剧情更热血更有意思!”学生陈奕菲说。

  破 局 乡野美育照亮远方

  2024年11月,随着《我家在垫江》四册绘本的顺利完工,学校也收到了一份浓重的“邀请函”——龙湖公益基金会邀请前往主城参展。

  11月底,经过精心装饰的《我家在垫江》系列绘本,正式在重庆主城“乡村文化IP”巡展。坪山小学的主创师生也应邀前往展览现场。

  “老师,这样的展出好带劲!太有范了!”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大家欣赏点赞,孩子们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展览现场,大家边走边看,兴奋地你一言我一语,还不时充当讲解员,向其他观展群众介绍垫江风景和创作细节。

  目前,四册绘本已经印制了100册,陈列于坪山小学校“垫江文化长廊”,供大家参观、学习。同时,还开发出《绘本里的家乡》校本课程,用绘本中的人文历史故事丰富学生课堂。

  而更深远的变化,正在乡村田野不断蔓延。

  “老师,我们以后想考美术学院,办更多画展,把我们垫江的好东西画给全世界看。”前不久,兰楠带着学生们为坪山镇新风村创作了一幅墙绘,收获村民好评。看着眼前高高的墙,孩子们有了更大的梦想。

  春天来了,孩子们又背上绘画材料,陆续开展乡村研学、户外采风、村庄墙绘,用别样视角描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景色,绘出人们美好生活的印记。

  这或许就是乡村美育最动人的答案——当教育与土地相连,每一支画笔都能画出春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4位老师,40名学生,4本手绘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3版:深度
   第04版:专版
扎根乡村,他们把家乡美景变成了“童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