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垫江日报 2023年09月18日 徐青

  ■ 徐青

  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我县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陈规陋习顽疾尚存、乡风文明缺乏硬件基础、村容村貌亟待改善、乡风文明缺乏建设主力、乡规民约流于形式、乡风文明缺乏有力推手等问题。为此,笔者建议:

  实施乡村环境美化行动,根治“脏乱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厕所问题是农村“脏乱差”的一个缩影,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必须根治“脏乱差”。一是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活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下乡活动,大力普及个人卫生健康常识,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现代健康理念,养成勤洗脸、勤洗头、勤洗脚、勤洗澡、勤洗衣被、勤洗餐具等良好卫生习惯。大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和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摒弃言语粗鄙、高声喧哗、不爱护公物、不守公共秩序等不良行为,做到不讲粗话、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东西,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二是开展“清洁农户评比”活动。以行政村为主体,按照庭院内外绿化美、居室整洁靓丽美、物品堆放整齐美、厨卫分离清洁美、绿色低碳环保美、身心健康生活美等基本标准,开展清洁户评比,采取家庭自评、邻里互评、村民小组初评、村民自治组织评议、村委会审核公示、乡镇备案、挂牌表扬的方式,实行量化考核、互评互学、动态管理,力求农村家庭房屋乱搭乱建、墙面乱贴乱挂、生产器具乱停乱摆、生活物品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扔、污水乱排乱倒等行为得到有效禁止。三是开展“最美院落评选”活动。以乡镇为主体,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坚持客观、公正、量化的原则,按照聚居相对集中、民居美观舒适、公共场所整洁、生活健康文明、生态环境清幽、邻里和谐融洽、地域特色鲜明等基本要求,开展最美院落评选,确保农村公共道路洁净畅通、村落透绿清新、设施完善完备、环境优美宜居,路旁、坑塘、沟渠、河道等场所积存垃圾和田间地头农资废弃物有效清除。

  实施婚丧礼俗整治行动,遏制“大操大办”。从群众反映看,广大群众对滥办酒席、请客送礼深恶痛绝。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抓制度约束。建立健全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明确红白喜事范畴、办席标准、规模、礼金上限,严禁婚车成串妨碍交通、大放鞭炮污染环境、恶俗婚闹影响和谐,杜绝公共场所搭建灵棚、低俗表演伤风败俗、豪华墓葬费钱占地。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和操办红白喜事事前申报、事中监管、事后倒查责任制,杜绝菜品繁多浪费惊人、高价礼金绑架人情、比阔斗富此起彼伏等不良现象。商务局、民政局等部门也要建立健全酒店、殡仪馆等红白喜事服务机构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承诺、服务监督等公开制度,加强婚丧事宜服务规范管理。二是抓重点人群。加强党员干部、乡村教师、村社区干部等规范管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婚丧事宜事前申报、事后报告制度,坚决杜绝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行为。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实施细则,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反对铺张浪费。要从基层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创业人士、回引的高素质本土人才中发现和培养新乡贤,发挥乡贤根植乡土、贴近群众的优势,引导他们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引领者和推动者,用他们的嘉言善行感召群众。三是抓巡查督导。乡镇、村社(居) 要加强对大操大办的日巡查督促,重点围绕春节、五一、十一法定节假日和七夕节、暑期开学季等关键时段,组织村社区干部提前开展调查摸底,掌握结婚、嫁女丧事和乔迁、开业、开工、满月、周岁、生日、升学、参军等相关信息情况。对符合提办条件的,严控规模和标准。对不符合提办条件的,早教育、早劝导,并跟踪督监。

  实施封建迷信治理行动,破除“愚昧低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这也启示我们,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供给精神粮食。一是普及科学知识。加强科学知识普及教育,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大力提倡科学精神,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做到不烧香、不拜佛,不打卦、不算命,不信“神医”、不看风水,不酗酒、不滋事,不涉黄、不赌博,不贩毒、不吸毒。二是坚持依法治理。针对测字算命、聚众赌博等突出现象,采取突击检查,集中清查等方式,严厉打击利用“黄赌毒”、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等手段骗财害人的不法行为,及时清除和取缔一批活动摊点,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三是丰富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惠民电影放映、全民间读、全民艺术普及、科技文卫三下乡等活动,把更多文化服务送到基层一线。充分利用农村公共文化实施,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发动农民群众参与文艺演出、体育健身、技能比赛、农产品大赛,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艺术普及、节庆民俗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实施敬老孝老主题行动,纠治“厚葬薄养”。百善孝为先,孝善立德,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乡风文明工作中要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好。一是做好典型评选。大力开展“好媳妇”“好儿子”好女儿“好女婿”等孝善榜样系列评选活动,积极弘扬尊老敬老的先进模范事迹。大力开展“好公公“好婆婆”评选活动,用他们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勤俭治家、团结和睦的行为影响儿女、带动乡邻,结合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大力开展“孝善家庭”“孝德村庄”评选活动,形成家庭比孝顺、邻里比和睦的良好社会风气。二是做好孝德评议。依托道德评议会、老年人协会等组织,结合“好人在身边”微访谈等活动,定期开展“身边的孝善行为”等评议活动,重点聚焦养老、敬老、尊老、送老等好人好事,采取群众说事,乡贤论理、公开亮德的方式,发现一起评议一起,把农村孝星孝行树起来。开展赡养反面典型案例评议,聚焦不尽瞻养义务、侵害老人权益等事件,坚持以案说法,达到“评议一起、教育一片”的效果。开展“家风润万家”活动,引导家家户户写家风、晒家训,立家规、传家训,讲家事、树家风,引导农民从家庭做起,改陋习、树新风。三是做好关爱帮扶。开展“奉献温暖关爱夕阳”活动,采取结对形式,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及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家中,提供生活照料、亲清陪伴、健康保健等多方面服务,保障老年人必要的物质需求、情感慰藉、精神关爱。及时干预子女盘剥老人等老而不养、养而不敬的行为,依法处理虐待、遗弃老人的刑事案件,切实维护老年人正当合法权益。(作者系垫江县图书馆副馆长、县委党校2023年春期机关事业单位内设机构负责人培训班学员)